圆梦、追梦、筑梦——2024-2025赛季CBA综述

作者:五星直播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题:圆梦、追梦、筑梦
  ——2024-2025赛季CBA综述
  新华社记者郁思辉、吴博文、王浩宇
  “金雨”洒下,队史第三次闯入总决赛的广厦队终于夺得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总冠军;大洋彼岸,从CBA脱颖而出的中国小将正为追寻最高水平的篮球殿堂而挥汗奋斗。2024-2025赛季CBA联赛已经落幕,但它讲述的关于中国篮球圆梦、追梦与筑梦的故事还在继续。

  (小标题)圆梦
  终场哨响,4:2战胜北京队,广厦队成为CBA第八支总冠军球队。
  “我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孙铭徽夺冠后面对镜头诉说着自己的激动,也说出了广厦全队的心声。
  本赛季常规赛,广厦队以39胜7负排名第一,季后赛3:2险胜青岛队。广厦队主教练王博坦言,对阵青岛队的比赛让球队走到了悬崖边上,但球员的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成熟。
  半决赛面对阵容相对“老化”的卫冕冠军辽宁队,广厦3:0横扫对手晋级总决赛。面对总决赛先失一场的逆境,广厦队及时调整,除了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布朗发挥出色,胡金秋、孙铭徽、朱俊龙、林秉圣等球员也充分发挥出各自特点,帮助球队终圆冠军梦。
  广厦队的总决赛对手北京队上赛季排名第11位,本赛季周琦、陈盈骏的加盟让球队实力大增。位列常规赛第三的北京队在季后赛中凭借周琦带伤“火线复出”,击败同城球队北控队晋级四强,随后又在半决赛中横扫山西队,时隔十年再次进入总决赛。
  面对发挥更加出色的广厦队,北京队最终屈居亚军。主教练许利民赛后表示,整个赛季球队收获了很多,“我为这些小伙子们感到骄傲,下赛季再来,北京男篮一定会夺取冠军”。
  本赛季总决赛也是自2013-2014赛季以来首次同时缺少辽粤双雄的总决赛。辽宁队本赛季遭遇伤病、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赵继伟、张镇麟等主力球员均带伤出战,最终止步半决赛。经历新老交替的“11冠王”广东队本赛季则无缘四强,除胡明轩、徐杰外,其余本土球员在季后赛中很难给予球队更多帮助,同时,外援的选择也将是广东队在休赛期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上赛季亚军新疆队同样遭遇伤病困扰,主力球员赵睿、李炎哲、齐麟在季后赛中均出现伤病,首轮淘汰南京队后,“残阵”的新疆队在八强战中遭辽宁队淘汰。
  此外,山西队位列常规赛第二,南京队首次跻身季后赛,季后赛球队实力差距逐步缩小,在CBA联赛的第30个赛季,联赛格局正在悄然转变。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球队圆梦CBA。

  (小标题)追梦
  广厦终圆冠军梦的同时,中国男篮的新一代经过CBA联赛的磨砺,踏上了另一条追梦之路。
  青岛队在季后赛惜败于广厦队后,19岁的杨瀚森宣布将参加2025年美职篮(NBA)选秀。这位“二年级”中锋在本赛季季后赛场均能拿下13.4分、7.3个篮板和3.1次盖帽,在CBA前途一片光明的他,选择跳出“舒适区”。
  杨瀚森最初被美国专业选秀媒体预测有可能在次轮末被选中,但当他在NBA联合试训第二场5对5对抗赛中交出11分、6个篮板和6次助攻的数据后,美媒对其的选秀预测已升至首轮末。一片赞誉声中,小伙子保持着谦虚和清醒:“很多被预测今年选秀排名前30的球员,没参加这次联合试训,所以这两场对抗训练并不能代表太多。”
  和杨瀚森一同参加NBA选秀的还有南京队的林葳。21岁的他司职后卫,是本赛季CBA常规赛本土得分王(场均21分),可惜并未获得联合试训的机会,因此选秀前景也不被看好。赴美前,林葳在个人微博上写道:“即使前路充满未知,我也要义无反顾地去做。”正如他在球场上的风格:敢打敢拼,闯劲十足。逐梦的脚步,怎会轻易停下?
  因伤缺席总决赛的曾凡博,带着遗憾迎来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本赛季结束后,22岁的曾凡博和北京队合同到期,征战CBA三个赛季,他一步一台阶,今年季后赛出战的5场比赛中,场均有15分入账,三分球命中率达到43.3%,可惜被伤病所累。正处于腰伤恢复中的他,是否会选择再次冲击NBA以弥补3年前落选的遗憾?队友杰曼的评价或许就是答案——“他很有天赋和潜力,他是属于NBA类型的球员。”

  (小标题)筑梦
  广厦“新王”登顶,小将海外追梦,CBA联赛始终在为实现运动员的梦想和中国篮球的梦想搭建舞台。2024-2025赛季,CBA联赛进行了诸多改革,让比赛更加激烈,也让中国篮球加速与国际接轨。
  本赛季,CBA联赛对外援政策做出调整,所有球队外援执行4人(最多)4节7人次,前三节每节最多2人次,第四节最多1人次。此举相对放宽了外援出场限制,让国内球员面对更加激烈的队内竞争和更高水平的场上对抗,使联赛观赏性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让本土球员为高水平的国际对抗做好准备。此举使得一众国内球员本赛季在与外援的对抗中不断“升级”,在总决赛中,两队外援均有过上佳表现,但胡金秋、朱俊龙、雷蒙等本土球员的发挥也成了决定比赛走向的关键。
  “外籍球员政策的调整就是要打破舒适区,提高比赛的对抗激烈程度。”中国篮协主席郭振明曾在采访中说,“现在两个(外援)都对付不了,到国际赛场上五个对手都是‘老外’怎么办?”
  新赛事CBA俱乐部杯也在本赛季首次亮相。上海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捧杯。这项新赛事设置了高额奖金,给了参赛球队增加收入的机会,还给了年轻球员更多的出场时间。同时,CBA俱乐部杯比赛日期为国际篮联赛事窗口期和CBA联赛暂停期,这让许多原本不参加国际赛事的球员在这个窗口期也能得到正式比赛的历练,很好地延续了球员的竞技状态。
  “球队通过比赛磨炼了阵容,锻炼了年轻队员,增长了士气,对球队打好接下来的CBA联赛非常关键。”上海队主教练卢伟在球队夺得俱乐部杯冠军后说。
  本赛季半决赛和总决赛期间,中国篮协邀请多名外籍裁判现场执裁。外籍裁判总体执裁效果不错,但部分错漏判也引起了不小争议。
  尽管并不完美,但中国篮球请进来、走出去的尝试值得肯定。中国篮协裁判员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外籍裁判对于国际篮联规则的理解和执裁体系的演绎,保证了赛事的公平、公正和流畅,也为CBA联赛执裁提供了范本,同时增加了中国裁判员与外籍裁判员交流学习的机会。此外,启用外籍裁判执裁也有助于规范球员不符合国际篮联规则的习惯性动作,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国际比赛规则。(完)

相关内容